教师资格
网站导航
手机APP

手机Web端浏览
1、直接输入 m.gz.zgjsks.com
2、扫描二维码访问
您现在的位置:贵州中公教师网 > 教师资格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来源: 时间:2021-03-11 17:44:56
1.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选士制度,科举制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科举制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存在 1300 多年,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下列关于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 )。
A.使选拔人才较为公正客观
B.只有积极的一面
C.按门第高低取士
D.维新运动时科举制废除
2.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在自然科学例如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很高学术成就的是下列哪位教育家(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
A.国子学 B.书院 C.太学 D.稷下学宫
4.( )的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二馆,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二馆为弘文馆、崇文馆。
A.唐代 B.战国 C.西周 D.明清
5.下列例子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B.孟母三迁体现了遗传对人的影响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影响
D.“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体现了教育对人起决定作用
6.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孔子讲,“为政在人,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政治 B.经济 C.科技 D.文化
7.应该由个人来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来决定个人。这属于( )教育目的理论。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辩证统一论
D.生活本位论
8.上《观潮》一课时,语文老师通过播放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气势磅礴。在教学中,李老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教学原则
B.量力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D.直观性教学原则
9.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均善于提问激疑,使学生茅塞顿开,思想活跃起来。常言道“问则疑,疑则思”,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思想一激活,课堂上一下子便活跃起来。这体现了( )的教学原则。
A.巩固性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直观性教学原则
D.量力性教学原则
10.乌申斯基指出∶“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里装满了片断的、毫无联系的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这体现了( )教学原则。
A.系统性教学原则
B.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C.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教学原则
D.直观性教学原则
11.(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了苦孩,甘为骆驼。1931年春回国后从事科学普及教育,开展“科学下嫁”活动,编辑了许多科普读物;让儿童做“现在的主人”,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性;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A.蔡元培 B.杨贤江 C.陶行知 D.陈鹤琴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一定的内容,分级进行考试,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公正客观,这对以后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选项A正确。
选项B,科举制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选项C,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学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容许平民子弟参加。
选项D,维新运动时期废除八股,改革科举考试制度。清末新策时期废除科举制。
故本题选A。
2.【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出于培养兼士的需要,墨子的教育内容有科学和技术教育,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兼士获得“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墨家的自然科学教育有很高造诣,涉及到数学、光学、声学、力学以及心理学等许多方面。例如数学,《墨经》中通过朴素的数学名词的定义与界说;又如力学,墨家对力学和机械学规律的探索已相当深入;再如光学,墨家最早发现光的直线行进这一基本光学原理,并做了类似“小孔成像”的实验。故本题选D。
3.【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选项A,西晋在中央官学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国子学,与传统的太学并列。
选项B,书院萌芽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选项C,西汉武帝在中央设立太学。
故本题选D。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唐代的中央官学的主干有国子监领导下的六学二馆,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 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学都是专修儒经的学校;律学、算学和书学都是大学性质的专科学校。
选项B,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选项C,西周:国学(设置于王都)、乡学(设置于地方)
选项D,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体系,官学在中央设有国子监,在地方有府州县学,在乡村有社学。
故本题选A。
5.【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选项A,“龙生龙,凤生凤”体现了遗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选项B,孟母三迁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选项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现了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选项D,“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体现了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学校教育不起决定作用。
故本题选C。
6.【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孔子讲∶“为政在人”,“人存则政举,人亡则政息”,原指好的政令有贤人在就能施行,没有贤人在就不能施行,体现古代教育十分重视培养政治管理人才,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故本题选A。
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否则,单纯地关注社会价值的实现就会压抑和排斥个人价值。应该由个人来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来决定个人。社会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人来构成,无个人就无社会,个人的价值恒久高于社会。
选项A,社会本位论认为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选项C,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论认为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的制定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两方面出发。
选项D,生活本位论把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或提出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准备生活说”,或以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提出“教育适应生活说”。
故本题选B。
8.【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通过观看视频真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利用学生的感官形成生动的表象,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选项A,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选项B,量力性原则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
选项C,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选项D,直观性原则: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老师观看视频属于模拟直观。
故本题选D。
9.【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时要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人,有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均善于提问激疑,使学生茅塞顿开,思想活跃起来。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生动活泼地获取新知,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故本题选B。
10.【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脑子里装满了片断的、毫无联系的知识,那就像东西放得杂乱无章的仓库一样,连主人也无法从中找到他所需要的东西。这体现的是教学要按照顺序进行,运用了循序渐进(系统性)教学原则。
选项A,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选项B,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有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选项C,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 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选项D,直观性原则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故本题选A。
11.【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最可贵的品质是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热爱人民,热爱儿童,诚心诚意为劳苦大众获得教育而殚心竭虑;他勇于探索民族的教育之路,不断求索,不断进步;他不满足于培养未来的主人翁,而让儿童做“现在的主人”,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性,甚至不耻于以儿童为师。陶行知的可贵,在于他一生的教育奋斗,都为着一个目的∶真心诚意为使劳苦大众及其子女能够受教育。“为了苦孩甘为骆驼”。1931年,陶行知回国后从事科学普及教育,开展“科学下嫁”活动,编辑了许多科普读物;让儿童做“现在的主人”,充分尊重他们的创造性;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本题选C。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服务号,开启提醒直播开始前15分钟将通过服务号通知